近日
随着云南会巧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滇东北地区“一小时交通圈”的梦想
正式照进现实
这条全长68.93公里 的经济通道
不仅让会泽至巧家的车程缩短一半
更藏着一个突破常规的工程“奇迹”
“会拐弯”的小坡头隧道
今天
跟着我们的“一镜到底”
穿越这座“马蹄形”回旋隧道
沉浸式体验山腹里的工程智慧
盘旋山腹
克服高差的智慧设计

小坡头隧道马蹄形回旋路线平面布置图
由贵州公路集团第三分公司承建
小坡头隧道
是云南会巧高速公路第一长隧道
左幅全长6720米
右幅全长6795米
转弯曲线半径为1359米
为何要这样设计
原来
小坡头隧道进出口高差达150米
为克服这一陡峭地形
项目创新采用平面马蹄形回旋路线
使隧道在山体内盘旋而下
既保障行车安全
又有效降低纵坡
体现了“以柔克刚”的工程智慧
地质迷宫
施工“步步惊心”

围岩夹泥层垮塌现场
隧道地处滇东北
山高谷深
穿越小江断裂 鲁纳田断层
干冲背斜等不良地质构造层和背斜构造
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地下水丰富且地震活动频繁

围岩裂隙水现场
施工过程中
遭遇上百处不良地质段和大量涌水
围岩破碎 岩溶发育
如同在“地质迷宫”中掘进
项目采用新奥法施工工艺
结合实时监测与动态设计
确保每一米掘进都安全可控
历经1000多个日夜的持续奋战
2024年12月顺利实现双幅贯通
高温烟尘
建设者的双重考验

隧道喷雾机
除了地质难题
施工团队还面临
高温与粉尘的双重挑战
项目所在地夏季最高气温达44℃
即使施工中采用洒水降温
加大通风量等措施后
掌子面最高温度仍能达到35℃

隧道作业面利用冰块物理降温

降温前温度

降温后温度
为此 项目现场投入制冰机
利用冰块物理降温
结合喷淋与通风
改善隧道内作业环境
同时
洒水车与喷雾机定时运作
有效抑制粉尘
守护施工人员健康
多措并举保障施工进度
科技赋能
打造安全隧道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
项目高度重视施工安全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引入人员定位系统 隧道门禁LED
AI视频监控 移动安全哨等

智能监控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
实现洞内外信息实时互联
风险及时预警
显著提升管理效率与施工安全水平
打造“可感知 可管控”的智慧工地

小坡头隧道出口
作为云南省“五横”高速路网中
第二横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巧高速公路
成为连接会泽 巧家的县际经济主干线
实现六盘水-曲靖市-攀枝花市间的
便捷连接
有效串联云 贵 川三省
显著优化区域交通格局
对推动滇东北资源开发
以及促进乌蒙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